教育与体育学院

以巧思筑大国重器  以青春绘科创星河——我院组织开展国之重器环创秀

 

11月11日,我院“国之重器”主题环创秀在第一教学楼 A 座3楼拉开帷幕。这场展览的所有展品,均出自大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历时 2 个月的精心创作,超 110 件作品将家国工程的宏大叙事,化作课桌上可触可感的生动场景。

展区内,大国重器的宏伟轮廓在学子巧思中落地生长——棉絮堆叠的“浪涛”间,港珠澳大桥模型巍然屹立,桥索纤韧牵连起展板上绘制的区域发展图景;舰艇与战车错落铺陈于绿苔覆裹的“山峦”之上;迷你小车穿梭过“贵州花江峡谷大桥”的微缩桥面;而“梦想号”科考船静泊一方,甲板升降台与船身下分层打造的海洋地壳布景悄然呼应。当指尖轻抚过模型的每一道纹路,青春的创意便将家国工程的磅礴气象,揉合成课桌上可触可感的生动温度。

“统一舰”展台前,创作者指尖点着棉絮包裹的舰身,向外教细说作品里家国主题的设计巧思。外教凑近倾听,目光跟着讲解落在模型细节。展区各处,同学们各展所长:有人调试磁悬浮列车轨道,有人举着手机分享制作过程。外教穿梭其间,好奇追问;创作者们细致讲解,二者交织让青春创意与大国重器的碰撞,晕开跨文化交流的生动暖意。

大三的同学们热情洋溢地讲解着心血之作:有的指着用废旧金属巧手拼建的“复兴号”模型,细数每一道车身线条对真实比例的极致追求;有的手持 3D 打印的“嫦娥探月车”部件,通过光影变幻现场模拟月球探测场景,他们的眼神中无不充盈着对国之重器的深切自豪。这股热情也深深感染了围观的大一大二学生同学,他们时而凝神倾听,时而掏出手机扫描作品旁的二维码,积极参与在线投票。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票数,让“辽宁舰”“港珠澳大桥”等主题作品的角逐愈发扣人心弦,更让国之重器的非凡魅力,在师生间积极热烈的互动中愈发鲜活、可感。

这场环创展,学子们将港珠澳大桥的跨越、嫦娥探月的求索等家国发展的宏大叙事,精心织入了棉絮的轻柔、废旧金属的韧性与代码的光影之中。当抽象的蓝图化为指尖可感的模型,当沉默的部件被赋予讲述的能力,一段关于科技强国的壮阔诗篇,就这样在实践周的画布上,由青春落笔,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。

 

(摄影、供稿:黄馨溢)